第12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说:大明国士无双在线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不要天真的以为大明朝的这些官员都是像他们所说的那般清高,可能他们自己是没有直接从事各种买卖,但都是以家仆、族人等等去经商,自己在幕后遥控指挥。
如果仅仅只是靠着收地租的那点收益,这纵然是家里面有良田万顷也无法支撑起这些官员过上体面的生活。
更何况有时候想要往上爬的话,这各种各样的人情往来可是非常花钱的。
历史上唐伯虎和徐经去拜访同乡的主考官程敏政,向程敏政这边要了点墨宝也就是几个字,徐经这边就留下了几百金,由此可见这是非常花钱的。
可能你为了拉上一个关系去拜访某个同门、同乡什么的,这随便出手都几百、几千两银子,否则根本就拿不出手,要知道此时白银还没有大规模的流入,白银的价值极高。
不经商、不做买卖的话,这大明朝的官员即便是家里面有大量的免税土地也是吃不消的,毕竟土地的收益实在是太少了,一年收一次地租,而且还收的是粮食,要弄到银子实在是太难了。
但经商就不一样了。
明朝官员、权贵、王室宗亲最常做的生意,就是盐的生意。
盐铁自古以来都是朝廷专营的,就是垄断的生意和买卖,普通人不允许参与盐铁的买卖之中。
并且明朝实行盐引制度和灶户制度,灶户在一个个盐场里面日夜不停的煮盐,这是生产盐,然后那些官员、盐商、权贵等等则是靠盐引从盐场里面提盐出来。
也就是说他们获得盐根本不是用钱去买的,只要手中有盐引就可以了。
所以这些官员、权贵、王室宗亲等等都会时常向天子奏乞、请讨的方式索要盐引,而天子也经常会以盐引来奖励、赏赐这些人。
可以说这些人拿到盐的成本几乎为零,然后拿着盐引去盐场提盐的时候,他们又往往会多占多得,本来只有一引的盐,他们提出来的时候往往都可以提到三引、四引,有些甚至于只是拿点盐引意思下,随便去装。
而这些提出来的盐,他们甚至于都不需要自己去卖,转手卖给盐商,一斤盐卖个十几二十文,这就是妥妥的暴利,非常的赚钱。
有些权贵甚至于直接垄断某些地方的食盐,将这些地方的食盐价格抬升到几百文一斤,这里面的利润超乎想象,比起后世卖面粉都要赚钱。
现在看到办这个纺织厂似乎好像也是非常赚钱的,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也是心动了。
比起搞盐什么的来,办这个纺织厂似乎好像也可以更复杂一些,盐引还是有些难得到的,毕竟天子也都知道这些事情,再加上现在盐引滥发,盐场根本就生产不过来,即便是手中有盐引。
你要是身份地位关系不够硬的话,直接让你排队都可以排到明朝这个公司倒闭了。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弘治朝的时候,纳粮开中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因为那些老老实实运粮去边镇换盐引的商人,即便是手中有盐引也提不出盐来。
盐场的盐几乎都让那些权贵、官员、盐业相关的各级官吏给侵占的干干净净,外人是根本就进不去的。
以至于纳粮开中维持不下去,边军连粮食都没的吃了,还能指望他们保家卫国?
而办这个纺织厂似乎好像也还可以得到不错的名声。
因为纺织厂需要大量的用工,可以给人提供工作,养活更多的人,这说出去的话,总归也算是还不错的。
尤其是像现在有大量流民的时候,这可是帮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也等于说给了很多活不下去的流民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到了刘健、李东阳、谢迁他们这个层次了,钱嘛,虽然还是需要的,但更多的也还是需要顾及下自己的名声。
仔细的想一想,这纺织厂有赚钱又还可以给自己带来不错名声的话,这个买卖就可以做,妥妥的可以做,即便是天子知道了,自己也是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说。
他们三个在盘算着也来学习这个联合纺织厂开工厂的事情。
这边弘治皇帝同样也是在思索,思索这个工厂对于大明帝国意义,思索李原所说过的关于如何延长国运气数的话。
越想越觉得这看似不起眼的工厂,其实蕴藏着极大潜力和可能性。
小说推荐
《大明国士无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奇,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大明国士无双最新章节。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