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百乐门(1w)

小说:影视:从闯关东开始在线阅读  作者:酒花玉露
朱传仁自打上了老常的贼船,担任这华商总会的副会长一职,每天的应酬接二连三,从来没断过,惹得倪思纯和馨儿老大不乐意。
不乐意也没办法,这就是他的工作,身为副会长,不能总不露面。
而且他虽名为副会长,可干的都是总会长的工作,大事小情都需要他过目。
为了方便他办公,华商总会的办公地放在了仁和大厦,也就是和平饭店楼上,占了半层楼的位置。
而朱传仁为了更好的掌控华商总会,他也拿出了不小的资源分享给大家,让所有人都看到甜头,才愿意跟他这个会长冲锋陷阵。
就拿工程来说,朱传仁一上马就带着总会垄断了整个魔都的基建工程,外面人想要分一杯羹,就只能捡他们剩下不要的东西。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商人意识到华商总会的厉害之处,选择加入,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年1万的会费罢了。
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费用,想要提高地位,上面还有10万、50万档。
如果你一年给总会上交50万,就有资格坐在朱传仁对面谈话。
商人混的是什么?无非是资源和眼界,能跟朱传仁当面对话,一年50万不多,人家指缝里随便露出来一点就够你吃好几年的了。
而上交的会费也不会被随便乱用,除了支付场地租金以及文员的工资外,剩下的钱一部分用于商会活动资金,一部分用于帮扶微小企业。
微小企业可以通过‘定海’银行,申请特殊项目贷款,利息极低。
就冲这一手,大家也得支持朱传仁长生不老,简直是大家的恩人呐。
另外,商会三天一小聚,七天一大聚,每次舞会、酒会,就是大家沟通信息最好的场合。
一次次活动下来,大家就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有了最新的认知,方便大家及时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朱传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魔都商界,造成了一种大家团结一致共进退的‘假象’。
租界各方外国势力各自为战,跟团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而且这个年代来魔都的老外有个共同特征,他们忘记了国家荣誉,满脑子只想赚钱。
这个时候,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是可以放弃一切的。
而朱传仁恰好是个中高手,凭他跟老外的关系,时不时给他们些好处,足以让华商总会在平稳中成长,一旦成为一股庞大且不可逆的势力,老外就算后悔也没用。
这晚,愚园路极司菲而路即今万航渡路交界处,百乐门舞厅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
魔都柿长亲临,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愿众宾兮愉快,入百乐之门;祝主人兮胜利,臻至高无上……”
随后,柿长夫人手持一把“金钥匙”,开启象征“百年欢乐”的“门”,于是舞厅洞开,乐队轰鸣,人们蜂拥而入……
是的,被誉为远东
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最前卫的art deco建筑风格,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最大的舞池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一种晃动的感觉,因此百乐门被誉为是全魔都独家装有“弹簧地板”的专业舞厅;
大舞池旁有中池、小池、习舞池;
一侧阳台上还有一个由玻璃地板做成的透明舞池,跳起舞来感觉奇美;
百乐门舞厅全部启用,可供千人同时跳舞。
三楼为旅馆,还有著名的金光小舞池。
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舞客准备离场,服务生可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车夫从远处看到,就可以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
百乐门楼顶中央,矗立着高达9米的圆柱型玻璃银光塔座,那璀璨无比的霓虹灯成为魔都的一大奇景。
至于百乐门的老板是谁,原世界中有很多传说,据说股东有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神秘人物,一是南浔富商顾联承,二是晚清名臣盛轩淮的七女儿盛爱颐。
先说顾联承,他是清末富商顾福昌的孙子。
顾联承还有一好就是喜爱佛教,他在百乐门开张之前,捐出位于今延安西路、镇宁路路口的一块园地产,为圆瑛法师建造传经弘道的殿堂;
1934年建成,命名为魔都圆明讲堂。
顾联承皈依圆瑛法师,法名莲成;又皈依印光老法师,法号证心。他的夫人刑景贤也笃信佛教,法名明心。
还有一位神秘人物叫盛爱颐,据说她投资了60万两白银。
盛爱颐毕业于魔都圣约翰大学,她的四哥盛恩颐是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著名公子哥宋梓文从丑国留学归来担任他的英文秘书,常常出入盛府,结识了盛爱颐,并且与她相恋。
宋梓文向盛家求婚,盛爱颐的母亲婉言拒绝。
当年老孙在羊城催促宋梓文南下,宋梓文希望与盛爱颐与他同去,盛爱颐犹豫了半天,最后缺少勇气和他一起“私奔”。
几年后,宋梓文结婚,盛爱颐闻之妈伤
心又后悔,大病一场,她直到32岁才嫁人为妻。
百乐门开业以后,《申报隔三差五刊登百乐门的广告,刊登百乐门舞会的新闻报道,百乐门给人的感觉是一派生意兴隆。
但是,事实相反,百乐门总经理名义上是朱虹如,实际负责舞厅运营的是奥地利人发能。
他1927年来到上海,在大华饭店当过大班。
发能的经营方针是“高端”、“高调”、“贵族化”,餐费和门票十分昂贵,一般人难以承受。
虽然百乐门声名日隆,来客也有所增加,但因开支过于庞大浩繁,年年亏损,硬撑了2年8个月,1936年8月5日宣布倒闭。
又过了4个月,国都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接盘,二十六七岁的郁克飞出任百乐门舞厅经理。
他的父亲是旅馆茶房,母亲是工厂女工,可他很努力,最初在饭店跑跑腿,后来被聘为国际舞厅副经理、大都会舞厅舞女大班。
郁克飞走马上任,一改过往的高端经营方针,主张吸纳普通舞客,并且招聘乐队和舞女。
重新开幕当天,30位妖艳、妩媚的舞女同时亮相,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
郁克飞主持百乐门十余年,百乐门生意越来越好。
百乐门的魅力在于有红舞女和独特的爵士乐队。
百乐门知名,因为有许多漂亮性感的舞女。
红舞女有陈曼丽、胡枫、夏丹维等,群星灿烂,争奇斗艳;哦,还有红舞女梁赛珍,她原来是电影演员,看着舞女赚钱多就转行做了舞女;
如今,人们知道她的芳名,不是因为她的舞女身份,而是她是电影演员阮玲玉的情敌。
阮玲玉和唐季珊同居,唐季珊悄悄地和梁赛珍好上了,并且被阮玲玉发现,这事成为阮玲玉自杀的原因之一。
百乐门亦有红歌星歌声动人,周璇、白光、吴莺音等的嗓音,都让舞客痴迷不已;
百乐门乐队在魔都首屈一指,先是请来魔都首席外籍爵士乐大乐队——纳尔逊乐队,后来又有华夏
先说说一代舞女陈曼丽出身寒门,早年随父母旅居霓虹。
1937年战争爆发,她跟随父母回到魔都,全家靠其父为人理发艰难度日。
这时,陈曼丽长得亭亭玉立,个头高挑,能把舞跳得风情万种,还擅长京剧,曾经与京剧名家叶胜兰、马福禄合演过《鸿鸾禧,加上她了解小本子的风俗习惯,所以在上海滩声誉鹊起,不少舞客慕名而来,请她“坐台子”陪聊陪喝就给一笔钱。
实业银行总经理刘晦之追求陈曼丽,尽管他比她大30岁,可她还是答应嫁给他。
她离开舞厅,搬进刘晦之租赁的愚园路579弄一套新房,开始居家过日子。
好景不长,陈曼丽发觉刘晦之把她关在家中,他自己却经常去舞厅寻问柳,愤然离家出走,回到百乐门重操旧业当舞女。
一天,百乐门来了两个宾客刘某彭某,请陈曼丽“坐台子”。
直到凌晨时分,陈曼丽还有和他们谈笑。
就在此时,音乐台左侧忽然跳出一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抽出手枪,对准陈曼丽“啪、啪、啪”连发三枪,然后在混乱之中逃之夭夭。
这三枪一枪射中陈曼丽头部,一枪射中她手臂,
陈曼丽当场倒地,舞厅乱作一团,人群四处逃窜。
陈曼丽等当即被送到附近的红十字会医院救治,但因流血过多,终告不治。
是谁枪杀舞女陈曼丽?
有三种传闻:
70多年过去了,陈曼丽枪杀案仍是扑朔迷离,成为上海滩“谜案”之一。
不过魔都市民都认为陈曼丽是被小本子杀害,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百乐门的舞女的故事很多,像这种血腥的案例不多,更多的故事是很香艳,很刺激,这些故事大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了,没有消逝的只有百乐门舞厅,它还矗立在静安寺附近,仍然在演绎着新的故事……
百乐门的出现,一如美女惊艳登场,香引蝶,顿时各界舞客,乃至社会名流,都纷至沓来,到百乐门跳舞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
比如张老六从意大利回国,住在莫利哀路2号。
他听说百乐门光豪华美艳,就特地跑来跳舞,一来就喜欢上了百乐门;
他以后每次来魔都,都要来百乐门跳舞。
喜剧大师卓别林与新婚夫人宝莲高黛拍完电影《摩登时代,一起乘邮轮度蜜月来到魔都。
卓别林明确提出要去百乐门游玩。
于是,在文艺界人士的陪同下,卓别林夫妇来到了百乐门。
他们走进豪华的舞厅,看见一流的设备、彩色磨砂玻璃铺成的“玻璃舞池”和“弹簧地板”时,禁不住携手相拥,翩翩起舞。
类似这样的名人数不过来,百乐门在这个时代堪称魔都网红打卡地,名人们要是没到过百乐门,都不好意思在圈里混。
而这一世,百乐门舞厅也有朱传仁的投资。
事实上,他是为了日益频繁的商会活动才一手打造了百乐门舞厅。
位置还是原来的位置,包括建筑风格,也都和前世别无二致。
总投资七十万两白银,占地近千平方米,原建筑面积为2550平方米,建成时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耗时两年竣工。
70万的总投资,他个人占了一半,剩下的都分给华商总会的成员。
而没有参与投资的,在舞厅落成以后,也自动成为舞厅的vip。
百乐门建筑立面强调竖直线条,立面作直线条的长窗处理,转角处的灯塔为立面构图中心。
外墙面原采用橘红色、炒米色和褐色三色釉面砖镶贴,中间镶黑色水磨石腰线,建筑整体呈装饰艺术派。
百乐门的大舞池长40米,宽20.7米,中间无一根柱子。
这种大跨度结构是其在魔都舞厅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原世界百乐门的特色,也都被朱传仁平移过来。
舞池可容纳数百人跳舞,舞池后为音乐台,舞池中央采用直线狭条与弧线狭条相拼接的硬木,扁担木弓式弹性地板,俗称“弹簧地板”,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周围是玻璃地板,以厚的磨砂玻璃制成,下装彩色灯泡,晶莹夺目。
大舞池旁边有中池、小池、习舞池,中池、小池一般提供包场,习舞池配有专职教练员,免费教舞。
三楼有回马廊,还有著名的金光小舞池。
当时有人形容道:“上也舞厅,下也舞厅。弹簧地板效飞腾,玻璃地板镶倩影。何幸!何幸!春宵一刻千金重。”
百乐门室内有18000只电灯,流光溢彩,彻夜通明,不愁停电或供电不足,有自备应急设备和发电机。
至于楼顶那柱塔楼灯光也被朱传仁用上了,不仅有装饰作用,上面还能打出汽车号码,因为当时没有停车场,舞客的汽车都停在马路边上。
为方便舞客,百乐门玻璃银光塔上安装了许多彩色灯泡,串成一个个数字。
每辆等候的车子对应其中一个数字。
当司机看到自己的车号在灯塔上亮起时,就知道主人要打道回府了。
而有的时候,这些灯还能变成广告灯牌,也能收点广告费。
至于丑国乐队、“换气暖屋”类似现在的空调、东方
当然,舞厅最关键的核心还是舞女,也离不开舞女。
舞女开始年代 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多由毛子、本子两国女子充任,从1927年起舞女人数明显增多,华籍女子开始占据优势,至1937年达到历史顶峰。
当时人们对舞女这一特殊职业群赐以许多外号,比如“弹性女孩”,“货腰女郎”,指出卖苗条的柳腰供人搂抱;
“蓬拆姑娘”,“蓬拆”是跳舞音乐强弱节奏的谐音;
甚至还有一个颇富诗意的名字——“火山上的仙子”,所谓“火山”,指气氛炽热的舞场。
舞女的生活表面浮华,实则大多处于艰难。
当时各色报刊上,她们总是出现在轻生、情杀、盗窃、以及家庭纠纷等标题之下,舞女始终是一个不体面的形象。
于是她们的恋爱与婚姻总是很容易出现阻力与波折,为了负心郎自杀的舞女可谓屡见不鲜。
舞场更是个时时隐含凶险与恶势力的不安分场所,于其间生存本来就是朝不保夕,绝大部分舞女打扮光鲜只为求“一口饭吃”。
跳舞业在这个时期被列为“特种商业”,舞厅秩序直接关联社会治安。
所以,租界和华界先后多次制订和公布《管理舞场条例、《舞女规则、《取缔舞女营业规则,对舞厅及舞女的营业方式和约束舞女行为作出规定和限制。
老常对交际舞一直采取不提倡的态度,更是在推行“新生活运动”后明令禁止官员涉足舞场。
之后提出取缔舞场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原由多种,比如,舞场吸引青年男女通宵达旦狂歌狂舞,与“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显相背驰;
身为社会中坚的青年陷溺其间,身心遭受侵害,危及民族生存;
因搂抱而至银乱,昭昭在人耳目,危及社会风化;
舞场灯红酒绿挥霍无度,一旦金尽,或恨自杀或铤而走险,危及社会治安。
本子来了以后,舞厅里那淫奢的风气与国势的危难显得格格不入,全国诸多权势之士开始对跳舞义愤填膺。
更有将军提案要求禁舞,并指出:“盖男女交际舞者,非仅授受而亲,且增强其缠绵摩擦,极恣情纵欲之能事。”
相对于中央卫道式的禁舞言论,魔都作为禁舞最大的靶心,禁舞的决心有点勉强,而中央的舆论是宣称禁舞的好处不单单是节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社会里流播着一种“从跳舞场产生的邪恶空气”。
另外,许多当官的禁舞,是有其私下感情原因在其中,比如在
禁舞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行政院副院长王云五,其实他的女婿和儿子都是嗜舞成癖的“君子”,其女婿娶了个舞女做小老婆,女儿一气之下吞药自尽。
正当王云五悲痛之时,他儿子又恰好与上海的某个舞女谈恋爱,王认为有辱门风,恨透了舞厅,发誓一定要禁舞。
据说老常之所以对交际舞不依不饶,也是因为他夫人一度沉溺跳舞,令其非常恼火。
但是在这个时尚、新潮、纸醉金迷的年代里,舞女在那时的繁华灯火中,确实成为独具一格的风景。
她们往往都穿着时髦的旗袍,浓妆艳抹,浑身珠光宝气,在豪华舞池中翩翩起舞,令舞客们为之神魂颠倒,不惜一掷千金。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她们是那个年代的高收入阶层,也有人说她们只是些由于生活所迫而吃青春饭的女子,在奢华生活的背后掩藏着难言的辛酸。
交际舞是舶来品,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交际舞也和很多洋人的事物一起来到了华夏。
交际舞和烫头发、穿西服、看电影一样,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人们时髦生活的象征。
小说推荐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科幻,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影视:从闯关东开始最新章节。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