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开荒种田

小说:昌明在线阅读  作者:雪梦江山
崇祯十三年九月十五。
杨乐率领大华舰队进驻台湾。自从郑芝龙和郑森都死亡之后,台湾群龙无首,杨乐很轻松就攻了下来。
如今,台湾仿照吕宋岛的模式,全面发展经济。
杨乐纵观全局,带着几位亲信将领进驻台湾,开辟了将军府作为临时指挥所。
“唉,这福建沿海,旱灾、蝗灾一场接着一场。陛下,我们民政部商议,抗旱还好说,多运送一些水车,多挖水井就可。在沿海慢慢的筹措人力物力,再将各地的水利修复起来。
不过……论到治蝗,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
徐光启的神情有些疲惫,显然,这段时间的事务让他忙的焦头烂额。
是啊,治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实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何治蝗,己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无非是兴修水利,大面积垦荒种植,还有植树造林,提高耕种技术,控制蝗卵等。
以上几点,提高耕种技术,控制蝗卵还好说,余者几点,都需要长期的经营。
而杨乐管不了那么大的面积,治理一下离得比较近的沿海还好,至于内陆,有心无力。
对于种田,说实话,论起实际操作,杨乐不如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屯官。
他虽然有长远的见识,不过这种见解要附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才行,抗旱抗蝗之策,民政部报上来几个方案都十分契合时宜,杨乐一一准许。
“进入台湾的灾民,第一时间安置进收容所,医官要进行逐一监测,防止有瘟疫传入。”
最近,大明又出现了一种瘟疫,通过密报描述的症状,杨乐猜测,很有可能是鼠疫。
从去年始,己有数万灾民进入台湾到和吕宋岛,按照民政部的规划,配送这些灾民耕种的田地,屯田放牧,以为长久安置。
“陛下,灾民益多,安置房屋,钱粮都是吃紧。”
面对徐光启的担忧,杨乐揉了揉额头。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
眼下大明天灾连连,就算杨乐手上有大把银子,境外买粮,也越来越难。
近年来大明粮价涨得恐怖,几两、十几两银子一石粮己是正常现象,经常还有价无市。
从去年到今年,从沿海各地赶来的十八万百姓终于全部安置完毕,设立屯田好几十处。
台湾岛和吕宋岛的田地,当然安置不完这些百姓,需要再在境内开垦荒田作为耕地。
安置完这些百姓,耗费了大量的银钱。
杨乐倒是不吝啬花费,不过境外买粮越来越难,只好动用库存的粮米。
他原本库房内有库有粮米三十万石,到了今年,随着大量灾民涌入,己经剩余不到一半。
库里有粮,心中不慌。
目前为止,吕宋岛、台湾岛以及澎湖列岛比较好的田地,约有四百万亩。
除了百姓自己留下的吃粮和种粮,每年可征收六七十万石。
相比整个大华帝国的支出,这些不算太多。
安置下的十八万新农户,从去年到今年,在台湾岛的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以及吕宋岛的马尼拉城等地开垦了田地一百多万亩。
杨乐准备分田到户,每户分田十亩,还是差了不少。
不过总算将这些新居民安置完毕,也让杨乐等人松了口气。
现在又来了三四万灾民……大华帝国没饿死一个人的美名,成为各地百姓心目中的桃源之地,络绎不绝的灾民仍是争先恐后挤入……
天地良心,安置原来十八万百姓,杨乐己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目前为止,那些新居民还不能给他带来效益,新开垦的田地今年每亩收成只有几斗,勉强让各个屯所自给自足,虽然这让杨乐有所欣慰,总算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不过田地的产量还是让他非常不满意。
连吕宋岛在内,各处田地普遍收成也只有几斗到一石,也就是一百斤到一百八十斤的水平。
如果田地产量能提高到一石五斗到两石,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要是袁院长在就好了。
在杨乐看来,杂交水稻的改良,应该还是可能实现的。
小说推荐
《昌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昌明最新章节。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