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瑞王

小说:延明纪略在线阅读  作者:砀山寇
经世济用。
简简单单四个字,上面的分量却不下千斤重。
杨渊对自己的八股文水平心里还是清楚的,考个秀才不在话下,但要是更进一步,不管是举人还是进士,那就只能看脸了。
八股取仕跟应试教育都有很多的弊病,但是你不管怎么说,这个制度都是在当时社会情况下最不坏的一个选择。
如果是在汉代,察举制度下杨渊举个秀才、孝廉那是很容易的,至少在汉中这一亩三分地内,杨家一门八子绝对都是第一序列的“人才”。
少不得还要并称为“汉中八达”,一时皆为“俊杰”,然后靠着王应熊轻轻松松举一个顺天府巡城御史,然后掏出五色大棒来管教各种不服。
如果是在魏晋,杨渊绝对可以“世家风流”取入上品之中,会稽内史是轮不到了,但是来个彭城内史还是不在话下的。然后一路安享清流,如果运气不错,就会以什么江州刺史、领右将军之类的职衔结束一声。
若是在隋唐,杨渊也能凭借宰相外甥、牛党或者李党骨干之后轻松在科举之中取得一席之地。然后左拾遗、右补阙,在台省之中老老实实干着,锦衣玉食是不会缺的,若是运气好,还能出任一方节度使,端得是“出将入相”四字最好的解释。
但是在八股取仕的时代,杨渊也只能一场一场的往前挪动,然后剩下的一半看自己的运气,一半看王应熊、杨世禄等人的手段。
这已经是最大的公平了。
“倒是不敢想那么多。”杨渊回了一句。
王应熊却是摇头:“少年人怎能暮气深沉,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杨渊看着王应熊:“若是按照舅父与父亲的谋划,中了三鼎甲也未必胜过一个同进士出身。”
王应熊听到这里脸上浮现出笑意:“世禄,你养了个好儿子,少宗伯终于后继有人了。”
杨世禄面上点了点头,心里却骂了王应熊几句。怎么叫“终于后继有人”,没有我,杨渊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同样是进士,分为三类,第一等便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便是进士及第,按照大明王朝的惯例,会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
以严嵩严阁老为例,他一开始种进士出身,然后考为庶吉士,进入翰林系统内,北京翰林院、南京翰林院转过一圈,在转任就是入礼部,再向后就是直接入阁。
如果考得好,完全可以这般脚不沾地的一步步成为阁老。
宰相不发于州郡,猛将必死于行伍。
杨渊如果大展神威,超水平发挥,那就是崇祯十年中进士,然后通过考试被选为庶吉士,崇祯十三年入翰林院干个编修。等到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大概任国子监祭酒之类的,就负责跪在城门之外迎接大顺永昌天子,然后等着被总哨刘爷拷掠,等着清兵入关之后再剃头。
这便是所谓时移世易,放在嘉靖年、万历年,庶吉士是金不换,放到现在,杨渊觉得当个庶吉士就可以考虑开始提前写遗书了。
而最末一等的同进士出身放根据惯例,则一般会被任命为知县、推官,也就是詹时雨、韩云他们现在所任的职务。而推官便能直接掌握一府的武力,比起庶吉士,那便是另外一重境界。
时代变了。
杨渊给自己心理定的目标就是在崇祯九年通过陕西的乡试,不行就崇祯十二年也行,有个崇祯年间的功名。
如果能够斩获一个进士的头衔那就更好了,不过杨渊觉得自己大概率可能当不上进士。
现在汉中的各项经营正在草创阶段,要让自己扔下这摊子家业去北京折腾宝贵的半年时光就为了一个进士头衔,杨渊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瑞王那里,”杨渊沉吟一下:“他似乎……”
王应熊所选的这位瑞王,很好,很到位。
万历皇帝跟杨世禄一样有八个儿子,但活到成年的儿子一共有五人。
明光宗已经故去,然后便是福王、瑞王、惠王、桂王。
福王从政治上看不是个好人选,万历年为了立太子的破事,东林党跟福王一脉很不对付,即便福王宽宏大量,东林党也未必会选择一位这样的君主。
两者之间的矛盾真的是不可调和。
而且杨渊以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大明王朝的生死从宏观上面看是到了王朝末年大势已去,如果从微观上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崇祯十四年河南大荒。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不管是哪位起义领袖,谁能利用好这股力量,谁就有了一争天下的本钱。
小说推荐
《延明纪略》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延明纪略最新章节。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