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两条路

小说:主汉在线阅读  作者:江太工钓鱼
刘瑁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详细考察并测量了西汉水上游河谷需要处理河段的高差。
此时测量高差虽然没有后世的水准仪,不过早已有结构简单的水平尺。它精度非常不错,完全能满足此时修建各种建筑所需。
由于此时西汉水上游下辨以下大部分地段,都勉强可使用几米长的小梭船运输,如此一来改造量就大为减少。
小梭船吃水也就一尺多深,可以装载好几百斤,当然对于刘瑁而言这还远不够。
经过认真调查,他与张任一起确定了改造方案:
一,清理故道水中的礁石。
几十年前的武都郡太守虞诩,曾组织官吏和百姓,在枯水季节大规模整治过西汉水上游中的礁石,具备了最基本的水上运输条件。
不过他清理的这一段,是往西北方向的西汉水上游河段,并非刘瑁所需要的故道水,走祁山运输距离太远,刘瑁并不会选择。
因此,组织百姓官吏对故道水中的礁石进行清理,是必须要做的事。
在枯水季节,故道水中流量并不是太大,易清理,难度在于筑坝。
不过小河谷当中的筑坝工程量也并不算太大,自己又不是修水电站,因此工程相对很简单。
二,确定了五处筑坝地点,每一处抬高两丈五尺至五丈不等,也就是最高处有十几米。
这其中有四处水坝都位于故道水当中,只有一处在主干河道之上,工程量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与修建大运河、长城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三,综合利用。
这涉及到两点,其一,在建筑水坝的同时,考虑附近的灌溉需求,让当地官吏组织农民修建水渠。
同时大力在武都郡和汉中推广已在益州推广的水力筒车,满足灌溉需求,提高农业产量。
古代是靠天吃饭,雨水对于农民而言就意味着生存或者死亡,一般一条大的沟渠可以满足数万人所需,保粮增粮效果十分明显。
其二,发动当地的大户修建碾碨(水力磨坊)、水力纺纱作坊,利用水力代替人力。
把人力解放出来,以便他们在土地上耕作,增加粮食产量和麻布产量,是刘瑁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己这是两头并举,一手抓水上运输,一手抓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在武都郡将此事办完之后,冬天已过了一半,天气已非常寒冷,刘瑁带人回到汉中。
他在南郑仅仅休息了两天,然后不顾鞍马劳顿,又带人去看了一趟褒水,前后又花了将近二十日,然后才回到南郑。
褒水就位于著名的褒斜道之中,是沔水重要支流之一,它下游有近百里勉强可以用长条形的梭船水运,上游就不行了。
在褒水上建筑水坝也是他的计划之一,他要采用陈仓道、褒斜道两条路向关中运输粮食,其中褒斜道还要更近一些,如此可以大大缓解关中粮食运输压力。
可别小看褒水,由于古代黄河上的砥柱天险,造成从河南运输粮食到长安很困难(砥柱,就是指三门峡那一段)。
因此,汉代还曾经有人想过,将河南的粮食通过水路进入沔水,然后再上行到褒水,最后翻越秦岭进入关中。
这等于多了数倍的路程,最后这方案由于褒水上游运输困难作罢,因为成本算下来还略高于走黄河砥柱。
小说推荐
《主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主汉最新章节。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