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以工代赈【推荐/收藏】

小说:大明勋二代在线阅读  作者:八百楚
乾清宫东暖阁:
朱瞻基见张忠接下了防疫的事情,不由满意的点了下头,笑着问道“你可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尽管说来?”
张忠沉吟片刻后说道“据臣所知,以往像修建九闸这类工程时都会征调京师以外的民夫,如今京师遭灾,多的是需要找事做的人,而且这些人求的只是一家人吃饱而已。”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采取以工代赈之法,如此一来,既避免了京外百姓的劳役之苦,也减轻了朝廷赈灾的难度,灾民有事可做,也能让京师尽快安定下来。”
“甚好”朱瞻基思忖片刻后笑道“朕准了。”
张忠听了不由轻轻吁了口气,要知道这劳役乃是压在平头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说起永乐皇帝,人人都赞一句文治武功,可是在朱棣的光辉事迹后又有多少百姓的血与泪。
朱棣为了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这才有了山东人民在白莲圣母唐赛儿的鼓动下,率众造反。
如今能够以工代赈,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了。
.......
张忠建议以工代赈后便离开了东暖阁,却并没有回英国公府,而是前往工部,如今修建九闸的民夫有了,现在还缺工匠。
待张忠来到工部,说明来意后,便在吏员的引领下向签押房走去。
“永春伯稍等,我进去通禀一声。”吏员恭敬说道。
张忠微微颔首。
片刻后吏员出来,笑道“吴尚书在里面,永春伯请进吧!”
张忠听了一愣,他原以为见他的会是管理修建工程的营缮司郎中,没想到竟然是工部尚书吴中。
不过待张忠想起有关此人的传闻,便有些释然了。
话说这个吴中自永乐年间起便是工部尚书,到了如今也有二十多年了,他的资历自然是不用说的。
但是其人在外的名声却不好。
吴中不体恤工匠,又迷恋声色,多算计,因此舆论都鄙视他。
而吴中今日愿意因为工匠这点小事,见张忠,恐怕也是因为张忠是朱瞻基身边的红人,吴中有意交好。
张忠想明白这点,便不再迟疑,进入了签押房。
待两人见过礼,吴中与张忠便各自坐好。
“想来先前吏员已经将我前来工部的目的告知了吴尚书。”张忠啜了一口茶,直接了当说道。
“你要修建九闸的工匠,这个容易,我会交代营缮司郎中给你办好。”吴中笑道。
“只是不知你要哪种工匠?”吴中徐徐问道。
张忠听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记得前世在书上看过明朝的工匠制度。
明朝官营手工业中的生产者有民匠、军匠和灶户。
军匠和灶户只从事生产特定产品,军匠是制造军器,灶户则是制盐。
而民匠则充斥于官营手工业的各个部门中,生产着各类手工业产品。
而明朝对工匠的管理是从编定匠籍入手的。
编入匠籍的人,一是元代遗留下来的手工业者,这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二是非手工业者因各种原因充匠的。
各色人等一旦编入匠籍,便世役永充,子孙承袭,生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为官营手工业从事劳作。
而且这工匠是分为轮班匠与住坐匠两种。
洪武十九年,在工部的建议下,实行了工匠轮班制,将各地工匠按照其丁力,和路途远近,定以三年一班,轮流赴京服役,时间为三个月,役满更替。
这些轮流赴京的工匠称为轮班匠,朝廷发给轮班匠勘合,届时赍勘合赴京听工部分拨。
轮班匠是京城以外的各地工匠,在京城中还有大批的工匠,这些工匠在永乐以后称为住坐匠,以区别于轮班匠。
小说推荐
《大明勋二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大明勋二代最新章节。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