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一行人打出了京师,东到昌黎再往东北百里,便过了戴河。昨日晚间,甫一过戴河,便在此北扎下营垒。
天尚未亮,甚至于,连一点晨光都无,残月被笼罩在白灰相间的云层里,只透过偶尔的几瞥,月光才能降临到人间。
一处名叫“鸽子窝”的海边小山上,一群耐得住寒的野鸟,或是海鸟,“扑棱棱”地被两骑惊起。
“哈~”
朱由检呼出一口气,顿时在冷空气中化成了白雾,杨涟等人已经被魏忠贤害死在了诏狱中,多日以来,他心头对于此事一直郁郁难平,像是憋了一股火一样,而外界的寒冷,又将他憋成了内热外冷几乎要爆炸的样子。
他将战马系在一株铁青色的老松旁,雾凇沆砀,老松俨然都冻成了冰坨子,若不是带了手套,手指碰到树皮的冰上,恐怕就要粘下来一片皮肉来。
“愈往北,愈发觉得冷,你说要是到了锦州附近,得有多冷?女真人就是在这么冷的老林子里生存下来的?”
朱由检自然是不晓得什么小冰河时期的,不过除了体感的极度寒冷,此时眺望海面,亦是能见到大海整个被封冻住的。
而据他昨日所询问的渔民,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的渔民说来,再往前几辈人,冬天的海面是不会结冰结成这副冰冻三尺的模样的,最多最多,也就是海面尤其是靠海岸的部分结薄薄一层冰。
由此可见,这几十年来,天气确实是越来越冷的。
“锦州乃至沈阳附近,或者说女真人的老巢赫图阿拉,比这还要冷得多,若是不带齐全御寒的护具,出门走几步冻掉耳朵都非是戏言。”丁润抖了抖身上的布面甲,认真以对。“要不怎么说,这玩意取代了扎甲呢。”
是的,此时无论大明还是后金,边军流行的都是布面泡钉甲,而非是后世通常意义上的“棉甲”。
布面甲是铁甲甲片内置,侧重于防御刀枪箭矢,而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棉甲,里面是没有甲片的,发明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火铳。
此言非是可笑,而是实实在在的以柔克刚,上好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内外用铜钉固定,就是棉甲的主体了。
“布面甲,为何能代替扎甲,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御寒?”
朱由检好奇地问道,而丁润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马鞍一侧检查了一下他那柄长长的戚家刀。
丁润言道:“殿下昨日不是问我,家祖是否是丁铁心,戚家军又为何消失不见。”
“是。”
“家祖是浙兵将佐,随戚帅南征北战,平了倭寇后驻扎蓟镇,再往后,便是家父在万历朝时参加的征讨壬辰倭乱,戚家军,或者说浙兵入朝再度抵御倭寇。再再往后,便是我经历过的萨尔浒,以及浑河血战了。”
朱由检沉吟片刻,问道:“萨尔浒本王知道,浑河血战又是怎么回事?”
“天启元年,老奴倾建州之众来攻沈阳,沈阳一天便陷落了,来援的白杆兵、浙兵过浑河。老奴调巴牙喇重骑冲阵,那时候巴牙喇还都是红甲兵,身着两层甲,浙兵亦是两层甲。双方均是铁盔之外有绵盔,铁甲之外有绵甲,而非是一件布面甲,两军鏖战终日,浑河都被血水染红。
是役,女真巴牙喇重骑被击退,白杆兵突围,浙兵几乎全军覆没。”
朱由检闻言不由得一时默然,半是唏嘘半是感叹。
“建奴当真不可与之野战?辽兵与之相比,战斗力又如何?”
“非有一倍以上战兵优势,不可野战。”丁润认真以对:“辽兵除了少数家丁骑兵堪战,其余守城尚可,野战是断然不可的。”
朱由检复又一阵失语,手拍在身侧覆满了积雪的石头上,雪花簌簌而落。
“朝廷每年花那么多辽饷,又无法根除建奴,意义何在?”
今日他的问题似乎格外的多,跟他起了个大早的丁润倒是没什么怨言。
其实说来,今日丁润话也这般多,无非便是“近乡情怯”四个字心头作祟罢了。
他虽然祖父丁铁心那一辈是浙江人,可父亲开始便定居沈阳,从辽东出生长大,早已将辽东视作自己的故乡。
浑河血战后,到京师谋个差事,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逃避亦或是说彷徨,其实更符合丁润的心理状态。
而如今几年下来,兜兜转转又到了榆关前,心中自然是百感交集,于是话也就越发地多了起来。
“孙督师老成谋国,既无法与之野战,凭借着坚城大炮缓步推进,或者说守好现在的放线,也是稳重的选择。殿下只晓得辽饷多,关外十多万辽兵每年要吃三四百万两白银的饷,殿下可晓得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
朱由检摇了摇头,作为一个守财奴,他只是单纯的心疼钱,至于这个钱是怎么个花法,他是真的不晓得。
“辽镇在榆关内外十一万余兵马,养马费、草料费、军饷、匠役费、海运脚价费,一年三四百万。辽镇的军粮,先从江南调拨,到山东登莱,通过海运到辽东,每一石军粮成本就要一金之费。
辽西走廊狭长苦寒,耕地稀少,而且随时都要面临建奴入寇劫掠,根本无法实现军屯自给自足,全靠朝廷供给。所以毕尚书有一句话——东奴恋栈长伏穴中,不西向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
朱由检叹道:“光靠辽镇去守,吸得是九边乃至大明的血,而且是永无止境的吸血,守是能守得住,就怕百姓一有天灾人祸顶不住了,到时候可就没这么多辽饷了。”
两人言谈间,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开始发白,一轮红日从视线尽头的海平面上露出一角,光辉壮丽,令人望之目眩。
“这便是浴日了,当真是令人心醉。”
“殿下,且回营吧,他们也该醒了。”
朱由检摇了摇头,今日他和丁润一起出来,是披了甲挎了弓的,严格地说,今年他已经十六岁了,算是个成丁,此番出京无论如何都是按捺不住到处乱窜的劲头的。
跨上战马,两人从小山上驰下,马蹄踩在布满了薄冰的海滩上,吱嘎作响。
“有鹿!”
不知是不是被战马惊了,一支野生的林麝忽地从海边的树林窜了出来。
“好肥的鹿,不如捉了饱餐一顿,驾!”
朱由检策马追去,丁润没有纠正信王的常识性错误,反而随之一同逐鹿。
小说推荐
- 大明:崇祯的人生模拟器
- 崇祯三年。这一年,袁崇焕假拟圣旨斩了毛文龙,后金从此再无后顾之忧。这一年,后金首次攻入北京,直捣这泱泱大国心脏,袁崇焕曾经许下的豪情诺言破灭,崇祯付出的全部信任和一百万两白银内帑付诸东流。这一年,朝堂上要求增加民赋的声音越来越大,延续两百多年的大明开始摇摇欲坠。朱由检瘫坐在金黄龙椅上,不到二十岁的他
- 玄奇窗外新雨连载
- 最新章:第一百零四章 周延儒死
- 大明之我是崇祯皇帝
- 【A级签约作品:大明之我是崇祯皇帝】蓦然间,重生到了明朝末年,成为十六岁的朱由检。这一年,皇帝是历史有名的木匠皇帝。这一年,魏忠贤是权倾朝野的九千岁。这一年,皇太极还是刚上位的造反派。这一年,李自成还是一个小小快递员。这一年,北美洲的白人移民才刚开始。这一年,澳大利亚也是一片荒芜之地。这一年,俄国人
- 军事掐指一算你会发连载
- 最新章:442. 既屈辱又无奈
- 从崇祯皇帝开始
- 穿越到明朝末年,成为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带着后世的眼光来看,朱由检知道自己即将要面对的是:关外厉兵秣马,屡次寇边的女真;朝堂党争不断,尸位素餐的百官;国内烽火四起,叛乱作恶的流寇;更别提还有连年不断的天灾,百姓几近“易子相食”的人间惨剧。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既然朕继承了大
- 玄奇有温度的十三连载
- 最新章:暂停更新
- 摄政大明,崇祯求我当皇帝
- 这一年,是明末甲申,天崩地坼,天子下席。这一年,刘文炤穿越成为了明末外戚,崇祯皇帝皇亲表弟,但是刘文炤来不及享受皇家贵胄的奢靡光景,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来到北京郊外。仓促之间,挟帝南渡。多年以后。山海关外,多尔衮依旧摄政,悲叹曰:刘文炤英雄也,可与大清划江而治否?平西伯吴三桂英雄气短,携圆圆以踌躇:刘国
- 玄奇猎户的飞猪连载
- 最新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钓鱼山与重庆府
-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 穿清必造反!穿成崇祯自然也不例外嘛!和地方氏族势力,文官党派这些虫豸做斗争的同时让大明变得再次伟大?那多费劲啊!这不有叛军死社稷,海盗守国门吗?直接混入行列,简单粗暴!先立下一个小目标,被诏安,然后攒上几个云骑尉,成为大清第一巴图鲁!再加篡位三件套。至于大明?很快啊!几年之后,大明表示,在流干大清八
- 玄奇凑要饭的连载
- 最新章:第三百五五章:能与不能
- 崇祯:朕会当皇帝
- 东林靠得住,皇帝上了树;武将讲奉献,皇帝勒弓弦。从业环境如此恶劣,朱由检不得不考虑怎么做好这个皇帝。说起来简单,钱袋子够鼓,刀把子够硬,做起来也不难,甭管东林党还是阉党,通通改造成种田党
- 历史江湖无水连载
- 最新章:感谢盟主“陆周”的诞生
- 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 大明祖训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大帝手段尽出,平息内乱,清楚外患,让末世大明再次站立起来 争霸世界,怎能少了我大明帝国 一个懒惰却有理想的人,一个看似懦弱却冷血无情的人,一个看似小人却一心为民的人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让历史来评价吧!
- 历史千骨一蔺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利
- 全民皇帝:我有皇帝模拟器!
- 一朝醒来,叶煊发现自己成为了《我是大皇帝》中的九五至尊。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就发现,自己开局一个皇位,结局一根绳。权臣篡位、武将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后宫干政、敌国入侵、藩王作乱、天灾人祸…所幸,叶煊穿越而来,自带一个皇帝模拟器。美人妖娆,国家贫弱,内忧外患,且看叶煊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施展帝王权术
- 玄奇菩提之星连载
- 最新章:第三十二章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求月票)
- 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
- 如果你来执掌大明,会不会比崇祯做得更好?章程一直以为自己可以,直到获得昏君模拟器之后,发现自己不行!即使知道了历史的大概走向,依然不能挽天倾。被魏忠贤毒死、被高迎祥斩首、被皇太极执于辽东、被左良玉溶于水.更不得已的,是去寻煤山那棵歪脖子树。无数次模拟,章程逐渐得心应手,却发现,明末其实并不是最高难度
- 玄奇淮海老人连载
- 最新章:第八十二章 两波访客
《崇祯的皇帝模拟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奇,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崇祯的皇帝模拟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