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坤宁宫。
朱英正在看着安南送回来的情报。
“好,果然是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废除喃字之后,往后安南这边算是逐渐的回到正轨之上了。”
在那一次辩驳之中,最后刘胜以国家利益的层面,成功的让胡季牦做出了让步,诏书顺利下达,安南举国废除喃字。
现在的效果肯定不会是很好,但随着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更加多的人来学习汉字。
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在于安南的科举。
当科举实行汉字的时候,安南全国上下的读书人,都必须是学习汉字才能参加。
犹如大明一般,每一个读书人的心思,九成九几乎都是在于仕途之上,即便是真正的文学渊博者,最初的抱负也必然是学有所成,以入仕途做官。
别看安南那边说的夸张,其实对于整个安南来说,九成九的百姓也是文盲,在当今的时代,几乎所有地方都差不多,废除喃字这样的事情,除了对读书人有影响外,百姓这边自当是很无所谓的。
反正不管你喃字也好,汉字也罢,也没人认识几个。
大致看上去,对于不认识字的来说,汉字和喃字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终归都是笔画结构。
“不过是撮尔小国罢了,其所行文字汉字喃字,于我大明又有何等意义。”
朱元章抱着小曾孙在怀里,顺口对大孙问道。
最近的朱元章除了上朝之后,很多时间都会来坤宁宫里带孙子玩。
如今已经是一个多月过去,搞了个热闹的满月酒后,小曾孙朱玉婷已经是可以自己爬行了。
伊伊呀呀,奶声奶气的叫声,加上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着实是让朱元章感觉自己的心都化了。
有道是老小老小,便是一连带上一两个时辰,朱元章都感觉不到累。
且朱玉婷特别黏朱元章,每回朱元章抱着的时候,总是笑嘻嘻的,这也让朱元章带曾孙的时候极为开心。
虽然是个女娃,但这可是朱元章的第一个曾孙,还是长孙所生,其中意义自然是不同。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英心中很清楚,老爷子和其他朝代的皇帝般,对于这些小国心里头没什么概念。
传统的思想就是在于武力的控制。
主要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随便派个二三十万大军过去,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将其征服。
只是在财政方面,无法给予大明什么实在的好处,所以才会懒得说去征服。
当真要是有富得流油之地,早就已经归属到中原的统治之中。
“爷爷,咱们如若是动用武力去统治那安南之地,就是一个亏本钱的买卖,但是让安南逐渐繁荣起来,再行暗中控住,日后有机会收归大明,那就赚钱的买卖。”
“想来爷爷肯定没有关注到关于安南五万将士屯田的情报吧,按照最新安南的情报,目前我大明于安南屯田所产生的粮食,不仅是可以完全负担在安南的所有军饷。”
“甚至还有结余,按照统算,即便是再过去五万将士,也依然可以负担得起。”
“自去年夏粮之后,孙儿这边已经无须再去运送军饷承担了,反倒是和安南王室合作所开之钱庄,吸纳了安南大量的白银,如今当已有七百多万两白银入库。”
朱英笑着解释着说道。
安南的情报即便上是每月都有固定送达,朱元章对于这等小国不怎么上心,朝中政务繁忙,自然不可能说经常去看。
且安南这边的事情,基本上朱元章也是全权交由大孙负责,包括驻守在安南的将士所需要的军饷,在当初朱英的承若中,也不走国库支出,而是由朱英这边的群英商会进行承担。
当然,这粮食的产出,不仅是在大米之上,包括番薯等一些高产作物,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没有水稻那般要求的精耕细作,种植起来比较容易。
而目前大明在安南所拿到的土地,都是属于安南王都附近的肥沃之地,有现在这般的情况,自然也是正常。
只是初次听到这些的朱元章,不由得有些惊讶了。
他是真没想到,五万将士驻扎安南不仅没有让大孙多出负担,反而还赚钱了?
当下问道:“那安南当真是有如此的富庶?这怎么跟咱听使臣说的完全不同。”
安南朱元章是派遣过使臣去查探的,对于整体安南的情况,不说是十分了解,六分七分还是有的。
整体而言,安南也是个穷地方,大量的百姓吃不饱饭,也没什么衣服穿,怎的到了大孙这里,就好像变得富裕了起来。
还在钱庄里弄了七百多万两白银。
朱元章自然知晓那就是大明宝钞兑换来的,关于发行去安南的大明宝钞他自然知晓,那都是做了特殊的印记,和大明这边的宝钞有所区别,目前可不准许在大明流通,只能是在安南流通。
以巾帛制作的宝钞换取真金白银,这还只是与安南王室合作。
仅一年,且只相当于大明不过是郡县之地,就吸了七百多万两白银,这真是让朱元章难以想象。
这跟他心中的贫瘠小国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朱英便解释道:“倒也不能只看一面,安南整体穷困,但那些贵族的手中钱财也是不少的,而我大明将士可不需要去负责安南的百姓衣食住行,是单独开辟一地方。”
“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且占据肥沃土地,是以情况自当有所不同。”
两句解释,朱元章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就好比大明的江南一般,承担了大明几乎是一半的赋税。
安南的穷苦百姓,是安南王室需要负责的,大明的将士只管自己,自然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番话,顿时就让朱元章的眼界打开了。
按照这样的情况,其他的小国自当也是差不多的,终归有些富庶之地。
那么是否也可以按照现在安南模式搬照,同样派遣一些大明将士过去驻扎,不仅能够扩大大明的影响力,还能够有力的消除边疆隐患。
比如是现在的安南,有五万大明将士坐镇,自然不可能说还能发生出什么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如若有什么变化,首先就是这五万将士受到影响,即便是有所动乱,其发生所在地也是在安南境内,很难说影响到大明国内。
把战争控制在大明疆域以外,这对于大明国内的发展还有百姓的安危,都是一个极大的个极大的好事。
朱元章目光炯炯的看向大孙,朱英当然是心领神会。
小说推荐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跪求我别死
-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大明:皇长孙,朱元璋跪求我别死】重生到了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身上。刚重生就剩下五天寿命,还好绑定了拯救大明系统。只要研制出改变大明的黑科技就能获得寿命。抗生素,现代火药,现代步枪,大炮。土豆水泥蒸汽机,这些纷纷在大明出现“皇爷爷我有一个心愿,把这个做出来我死而无憾”朱雄英虚弱
- 玄奇当红就红连载
- 最新章:第66章咱孙儿醒了,求鲜花评价票
- 大明:怒怼皇长孙,朱元璋找上门
-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大明:怒怼皇长孙,朱元璋找上门】朱瑜穿越大明,成为马皇后所生皇子,自小流落民间数十年。开局遇到一不知民间疾苦的朱允炆,一脸嫌弃装腔作势的救济灾民?终被自己教育一波,并对其一阵怒怼,当场昏死。翌日,一老头找上门,笑眯眯的声称自己了欺负了他的孙子?朱瑜哪里能忍?开启嘴炮就是一阵
- 玄奇大秦福娃连载
- 最新章:上架感言。
- 大明:开局大骂朱元璋,我皇孙?
-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大明:开局大骂朱元璋,我皇孙”朱元璋那家伙,简直不可理喻“国策制定和执行属实有问题“官员待遇如此之低,还非要激进的反贪肃贪“空印案与郭桓案,竟连坐被杀七、八万人“胡惟庸案,诛杀三万余人“这不纯纯嗜杀暴虐的屠夫吗!穿越者朱宇本以为四下无人。闲来无事,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可万万
- 玄奇缘之梦连载
- 最新章:上架感言
- 大明:圣孙王也,朱元璋求我出山
- [王也穿越成为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熥。娘没了,爹不爱,原本就懒散的他,索性上了武当山学艺。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重,太医束手无策。从武当山回来的朱允熥,一颗丹药救活了爹。从此,朱家多了一个神仙圣孙。朱家人解决不了的事情,都找他。朱标:儿子,再给爹一次机会。朱棣:允熥,四叔求你了,救救你四婶吧。朱柏:允熥,
- 玄奇太稀薄的猪悟能连载
- 最新章:69、朱允熥:达鲁花赤线索指向了秦
- 大明:朱元璋连夜抓我称帝!
- 朱元璋在京师连下十二道谕旨,命令朱小三必须立即班师回朝。朱小三:我都打到欧洲了,现在说要我回去?当我是岳飞呢,喂.风太大,我听不到!锦衣卫:启禀陛下,朱小三说再催他就反了。朱元璋:反了?好好好,咱可一直等着呢,来人呐,快快给咱绑起来,开城门,迎接咱大孙回京
- 玄奇锦衣总旗连载
- 最新章:第10章:悲愤的罗金铠
- 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
-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洪武十五年,年仅八岁的嫡皇太孙朱雄英薨,下葬日,皇太孙尸体诡异消失。洪武帝大怒,斩失责太监八百九十六人,锦衣卫御林军一千三百人…洪武二十四年,秦淮河畔的小院内,朱怀穿越大明九年有余。此时正在和一个老头细说当年往事“老爷子,我只能告诉你我八岁之
- 玄奇倚楼听雪1连载
- 最新章:上架感言
- 大明:我稳健皇孙,被朱元璋曝光
-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大明:我稳健皇孙,被朱元璋曝光】穿越大明,重生成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熥,深知在老朱手下做事,就一个字,稳!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献上劝农书,朱允熥默默从自己袖袋中拿出了《农政全书“你为了春耕竟然编了本书“不,我觉得这本书还不够稳,农民哪有时间看书!所以又缩成了八个字“简称司农八法
- 玄奇君临天下和女帝连载
- 最新章:上架感言!
- 我!大明皇孙,家祖朱元璋!
- 穿越大明,成为皇孙朱允熥。此时朱标重病昏迷,朱元璋要为朱允炆继位做准备,发动蓝玉案?这怎么行,我才是大明正统嫡子啊“放着别动“允炆啊,这皇位你把持不住,让我来”朱允熥大义凛然的说着…多年后。朱允熥看着大明打下的南美洲方向,拉着旁边的朱允炆亲切道“允炆啊,别说咱不关照你,这南美洲就派你去吧”朱允炆“呜
- 玄奇十字猫言连载
- 最新章:第50章、朱允炆带着他的表演来了!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 一朝醒来,方世玉穿越到大明王朝,为了不被方孝孺牵连,成为史无前例被诛灭十族的冤死鬼,只得想办法逃走,岂料被他忽悠的人竟然是朱元璋
- 历史小耳朵是只猫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七十章 印章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奇,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