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进入咸阳呢,荀子和韩非就已经被诸多新造物震惊到发傻发楞,我是谁?我在哪?要到哪去?
半人高且无惧旱涝寒冷的仙稻,全自动耕种的机关车子,外加全自动收割的火焰符箓,远胜竹简的雪白纸,一切的一切,都在剧烈冲刷着他们的三观!
等回过神来时,荀子和韩非发自内心、迫切的想要见到仙人!那种过去所有事物、所有认知,皆能被仙人轻松颠覆的感觉,让他们极为不适!
用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心理状态来描绘,就是他们过往所有一切可能都被颠覆,那么人就会迫切想要抓住一丝丝过往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存于世还有意义。
或者说,是想要迫切保证自己不会就此被新世界给淘汰掉!
骑兵们其实都是在配合牛车的速度,要不然早就到了,现在见到荀子发话,自然乐意就给他换了马车,迅速驶入咸阳。
沈倦早早得了消息,和嬴政一起在偏殿品茶呢,接到来报,才转移到章台宫,准备见一见荀子这位当今世唯一一名大贤。
“拜见秦王,仙!”在榆老的引路下,荀子和韩非得到了榆老的暗示,明白和秦王政平起平坐的存在,就是那位震撼他们内心的仙人。
看见沈倦的时候,他们隐隐感觉有些意外,仙人并不像是他们所想那般白发苍苍高高在,反而有种缥缈捉摸不定的奇妙感。
遂即转念一想,这也正常,若是他们能明白何为仙人,那之前内心也不会那么震撼。
“不必多礼。”嬴政对荀子这位仅剩的大贤还是十分客气:“榆老,赐座。”
说完,榆老就搬来了两张椅子,让没有体验过椅子的荀子和韩非又是心里称奇,好在之前已经被震得差不多了,面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
师徒二人入座后,荀子才有些迫不及待的拱拱手,表示自己失礼,率先开口:“秦王,老朽在咸阳城外一番见闻,着实大开眼界,内心骇然!”
“观秦国稻种神奇,农具以仙,如天人间,无旱涝饥饿之苦,故百姓安康,秦民皆笑,如古之世人也!”
“敢问仙,长此以往,不虞秦民因从事过简,而好逸恶劳乎?可有治世之法,长治久安乎?”
荀子最后的问话,稍微翻译翻译,就是你们不担心因为生产太过容易而导致百姓以后好逸恶劳吗?有没有治理世道的方法,可以维持如今这种安居乐业的美好?
这不是荀子胡乱提出的问题,历史本来就有困惑,当然不是我们自家,而是别家。
历史记载,古代的身毒国,气候过于炎热,故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导致农户慵懒,随意种一种都能活下去,就不图多种,够吃就行了。
导致综合国力永远保持在这么一种水平,若非外来者发现了这片地方,可能永远都是这么小农经济下去了。
现在荀子就担心,以后秦国会不会变成类似这种情况。当然了,也是为了引出荀子最核心的研究——以何治世。
应该说,这是所有儒家弟子,或者诸子百家,都最核心的研究,儒家,诸子百家诞生以来,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而争鸣。
在经历过心灵冲击、三观颠覆之后,荀子很希望能有用自己毕生心血的研究,来证明自身存在不会轻易被仙人所颠覆。
沈倦对此倒是没有任何担忧:“荀老夫子多虑矣,人生来向,永不停息追寻更为美好的事物。”
“本座亦会让美好之物愈发繁多,不会出现荀老夫子担忧的问题。”
人生来如此,会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断努力去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言下之意,在大秦治下,沈倦会拿出更多提高生活质量之物,让人们更乐意不断获取,而不是固步自封。
前文提及的身毒慵懒,那是其生产力低下,大背景压根没有任何美好事物可以追求,不管努不努力生活都不会变好,那不如咸鱼一些,能生活就好,那是特例,不能相提并论。
倾听二者问答的嬴政面色庄严,底下的韩非飞快用新得到的纸笔抄录,同时心里细细思索两人的道理,这种大贤问答可不是谁都有机会听课的,放在这个时代,可是难得的机缘。
荀子只感觉两者之间如云泥之别,自古以来诸子百家争论的,都是相同生产力背景下,如何让乱世变盛世。
可人家沈倦压根不和你在一个层次竞争,直接降维打击,将秦国生产力无限拔高,这种背景下,你拿什么来竞争?诸子百家加一块,都不够仙人一只手打的!
如此之大的差距,就好像一片垣古的深渊,横在彼此面前,让荀子深深的绝望,不过其还是抱着一丝丝希望,企图进行最后的挣扎。
争取让自己的思想主张,不被颠覆,不被永世埋没:“好的兵刃,都需要铸剑师千锤百炼而成。”
“剑胚若不经锤炼,连一根绳索都无法斩断,更别说用于阵杀敌。”
“一国之民亦然,也需要相对应的锤炼。人性本恶,若不礼法约之,即如无锤炼之剑胚一般,对内盯防他们胡作非为,对外不能使用他们征战。”
“哪怕再怎么向往美好,也必须礼法约束,否则社稷难安,盛世难临。”
这也是荀子多年来的心血,认为人性本恶,不过可以通过后天的道德,律法,环境约束,来使人向善,来使社会安定。
想要以此告诫沈倦,人再怎么向往追求美好,也需要礼法的约束,免得发生内乱。
这也是很正常的社会变迁,毕竟总会有生活一般好和生活更好的人,生活更好的,为了追去更高享受,自然会去剥削生活一般好的人。
生活一般好的人,难以抵抗这种剥削,所以大多数都会被压制,为了避免这种乱象,还是得需要礼法。
只不过原本乖乖听课的韩非,听到这里坐不住了:“外臣听闻,言而不知,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虽如此,非亦愿进言,望裁言知。”
“夫子所言,大多数亦是非之所学,唯礼法约之一点,非不敢苟同。”
“若有盛世,必是唯法约之。”
小说推荐
《大秦修仙千年,出关让祖龙做选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奇,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大秦修仙千年,出关让祖龙做选择最新章节。